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汽車產業發展的宏觀背景和外部環境仍不容樂觀。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還在向縱深發展,國際經濟形勢短期內難言好轉;二是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主戰場,明年乃至今后幾年,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自主品牌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汽車和零部件出口不利。
在這種形勢下,應盡快出臺有利的政策措施,促進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ㄒ唬┮獙⒈3制嚠a業較快穩定增長作為保增長、保就業的重中之重
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7年,汽車工業實現增加值4114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66%;汽車工業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員達到265萬和3000萬人;汽車消費稅等4項稅收占全國稅收比重超過4%。
根據投入產出關系,汽車工業對GDP的后向拉動系數為2.74。2007年,汽車工業及其帶動的產業(不包括服務業)占GDP的4.51%,占工業增加值的10.57%,對工業增長13.5%的貢獻為1.79個百分點。如果假設汽車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大體上與2007年相當,2009年要保持工業增加值增長10%(出于保GDP增長8%的需要),汽車工業則需保持13%左右的增長。
?。ǘ┩ㄟ^培育市場和財稅政策刺激,穩定汽車消費市場
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汽車大國政府紛紛對本國汽車產業伸出政策援手。其中一項重要手段就是通過財稅優惠政策,穩定和擴大國內消費。從我國情況來看,政府可以考慮的激勵政策手段有:
一是延長車輛購置稅優惠期限。目前國家出臺的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將持續到2009年12月31日,根據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可考慮將購置稅優惠政策期限再延長2年,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也進行減半或免除征收。
二是取消小排量車的消費稅。建議取消目前消費稅率為1%的小排量車的消費稅。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將消費稅和購置稅合并為一個稅種,按發動機排量或燃油經濟性設定不同稅率。
三是落實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國家已經在13個試點城市對出租、公交、公務等行業采購新能源車提供財政補貼,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切實落實好上述補貼政策,特別是政府采購要向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傾斜;盡快完善財政補貼程序并在全國相關行業推廣;適時將新能源車的財政補貼范圍擴大到私家車領域。
四是落實好“汽車下鄉”財政補助政策。一是要切實簡化程序,縮短財政補助金的返還周期,確保財政補助金真正落到符合資格的農戶手中;二是嚴格市場監管,杜絕存在質量缺陷或高油耗、高污染的不合格產品流入農村市場;三是完善農村市場的售后服務網絡和服務人員培訓,避免農民出現“買得起車修不起車”的現象。
五是為提前報廢更新車輛提供財政補助。對于未達到法定報廢標準而提前實施車輛報廢的消費者,國家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
六是完善汽車金融政策,擴大汽車金融市場,促進汽車消費。2008年僅有1家民營汽車金融公司成立,目前汽車金融公司總數也僅為10個,且主要服務于所屬汽車公司的產品信貸。從長遠發展來看,汽車金融市場有待進一步擴大,可以考慮允許現有汽車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拓展到保險領域;鼓勵發展綜合性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服務對象由單一汽車廠商,拓展到多個汽車生產廠商。
?。ㄈ┘哟笞灾鲃撔轮С至Χ?,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加大研發投入是當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當務之急。我國汽車產業在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方面與國外汽車大公司的差距依然明顯:一是研發投入規模及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仍處于較低水平,2007年我國汽車全行業研發投入為308.8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1.8%,而汽車產業發達國家的比重一般在4.2%左右;二是研發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較低,2007年我國的比重尚不足5%,而國外大汽車公司為10%左右;三是自主品牌比重較低,2007年自主品牌轎車的產銷量占轎車總產銷量的比重僅為26%。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還在向縱深發展,國際經濟形勢短期內難言好轉;二是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主戰場,明年乃至今后幾年,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自主品牌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汽車和零部件出口不利。
在這種形勢下,應盡快出臺有利的政策措施,促進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ㄒ唬┮獙⒈3制嚠a業較快穩定增長作為保增長、保就業的重中之重
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7年,汽車工業實現增加值4114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66%;汽車工業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員達到265萬和3000萬人;汽車消費稅等4項稅收占全國稅收比重超過4%。
根據投入產出關系,汽車工業對GDP的后向拉動系數為2.74。2007年,汽車工業及其帶動的產業(不包括服務業)占GDP的4.51%,占工業增加值的10.57%,對工業增長13.5%的貢獻為1.79個百分點。如果假設汽車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大體上與2007年相當,2009年要保持工業增加值增長10%(出于保GDP增長8%的需要),汽車工業則需保持13%左右的增長。
?。ǘ┩ㄟ^培育市場和財稅政策刺激,穩定汽車消費市場
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汽車大國政府紛紛對本國汽車產業伸出政策援手。其中一項重要手段就是通過財稅優惠政策,穩定和擴大國內消費。從我國情況來看,政府可以考慮的激勵政策手段有:
一是延長車輛購置稅優惠期限。目前國家出臺的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將持續到2009年12月31日,根據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可考慮將購置稅優惠政策期限再延長2年,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也進行減半或免除征收。
二是取消小排量車的消費稅。建議取消目前消費稅率為1%的小排量車的消費稅。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將消費稅和購置稅合并為一個稅種,按發動機排量或燃油經濟性設定不同稅率。
三是落實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國家已經在13個試點城市對出租、公交、公務等行業采購新能源車提供財政補貼,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切實落實好上述補貼政策,特別是政府采購要向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傾斜;盡快完善財政補貼程序并在全國相關行業推廣;適時將新能源車的財政補貼范圍擴大到私家車領域。
四是落實好“汽車下鄉”財政補助政策。一是要切實簡化程序,縮短財政補助金的返還周期,確保財政補助金真正落到符合資格的農戶手中;二是嚴格市場監管,杜絕存在質量缺陷或高油耗、高污染的不合格產品流入農村市場;三是完善農村市場的售后服務網絡和服務人員培訓,避免農民出現“買得起車修不起車”的現象。
五是為提前報廢更新車輛提供財政補助。對于未達到法定報廢標準而提前實施車輛報廢的消費者,國家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
六是完善汽車金融政策,擴大汽車金融市場,促進汽車消費。2008年僅有1家民營汽車金融公司成立,目前汽車金融公司總數也僅為10個,且主要服務于所屬汽車公司的產品信貸。從長遠發展來看,汽車金融市場有待進一步擴大,可以考慮允許現有汽車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拓展到保險領域;鼓勵發展綜合性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服務對象由單一汽車廠商,拓展到多個汽車生產廠商。
?。ㄈ┘哟笞灾鲃撔轮С至Χ?,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加大研發投入是當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當務之急。我國汽車產業在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方面與國外汽車大公司的差距依然明顯:一是研發投入規模及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仍處于較低水平,2007年我國汽車全行業研發投入為308.8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1.8%,而汽車產業發達國家的比重一般在4.2%左右;二是研發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較低,2007年我國的比重尚不足5%,而國外大汽車公司為10%左右;三是自主品牌比重較低,2007年自主品牌轎車的產銷量占轎車總產銷量的比重僅為26%。